“地标生境”新质生产力服务联合国粮农组织     “一国一品”尼泊尔项目正式启动

Arun, GC1*,王振波2

1.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尼泊尔办公室,拉利特布尔 44700,尼泊尔;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DOI: https://doi.org/10.3974/geodp.2025.02.12

CSTR: https://cstr.escience.org.cn/CSTR:20146.14.2025.02.12

 

202412月,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尼泊尔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就“地标生境”技术在尼泊尔“一国一品”(OCOP)技术服务签署合作协议。根据这个协议,202548日到19日,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尼泊尔农业部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粮农组织驻尼泊尔办事处正式启动以大豆蔻为重点的特色农产品“地标生境”(GIES)新质生产力支持FAO“一国一品”(OCOP)尼泊尔项目。尼泊尔大豆寇地标生境案例区确定在尼泊尔东南部伊拉姆地区。FAO亚太地区办公室高级政策官李轩博士、FAO驻尼泊尔和不丹负责人Ken Shimizu博士、项目主管Arun, GC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地标生境尼泊尔项目科技服务团队王生林副所长,项目组首席专家刘闯研究员、项目组专家宋献方研究员、王振波研究员、项目组秘书李莉敏女士以及FAO尼泊尔办公室、尼泊尔农业部等20余名人员参加了启动和现场调研。

尼泊尔“地标生境”大豆蔻案例是地理资源所继不丹藜麦、巴拿马咖啡等合作项目后启动的国际案例,旨在通过“地标生境”大数据、物联网与标准化管理,对尼泊尔优质特色产品大豆蔻原产地生态环境进行科学鉴定,产地和产品溯源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市场认知品牌,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产品价值,促进可持续发展,践行FAO“一国一品”宗旨(四个更好: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和更好生活,不让一人掉队)。该案例的顺利启动,标志着“地标生境”(GIES)新质生产力在FAO“一国一品”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过程中正在稳步推进和有成效地落地应用。

该案例的实施得到了FAO罗马总部、亚太办公室、驻尼泊尔办公室,以及尼泊尔农业原产地生态环境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地理资源所与FAO共同组成的项目团队,先后深入尼泊尔大豆蔻研究中心和伊拉姆地区开展了大豆蔻生态环境的样品采集,并对当地大豆蔻种植专家和农民进行了技术转让现场培训。

FAO亚太地区办公室主管李轩表示,“地标生境”方法和技术从科技投入助力地方发展的角度,成功地将优质地理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与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相关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学术团体、民生服务组织和科学传播等要素整合起来,形成科学稳定的溯源体系,为“一国一品”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FAO驻尼泊尔和不丹代表Ken Shimizu对地理资源所的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在FAO成立80周年之际,中国的“地标生境”方法和技术在尼泊尔大豆蔻和不丹藜麦“一国一品”案例中的支撑和应用,将会加强FAO在两国能力建设,在提升现代农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地理资源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生林认为,该案例在中尼建交70周年重要历史节点正式启动,是中国技术和标准向全世界推广应用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地理资源所推动联合国粮农组织“四个更好”目标和中尼友好合作的重要标志。他表示,研究所通过尼泊尔“地标生境”案例技术服务,将会在全球“一国一品”项目做出示范。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王欣临时代办在与地理资源所团队和粮农组织团队交流中表示,“地标生境”(GIES)新质生产力助力尼泊尔大豆蔻案例是中国支持尼泊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希望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未来能在尼泊尔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技术支持和转化,为深化中尼政治互信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作出贡献。

“地标生境”(GIES)新质生产力注入尼泊尔“一国一品”大豆蔻案例得到尼泊尔各级政府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尼泊尔国家电视台给予了现场专题报道。

 

 

1  项目团队对伊拉姆地区大豆蔻
种植专家和农民进行培训
(摄影:王生林)

 

2  项目团队拜访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   
(摄影:Suman Giri